一枚当量400万吨TNT的核弹头从中国腹地升空,12000公里外目标瞬间化为焦土。
6月2日,央视《小央视频》突然公开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东风-5的核心参数:全长32.6米,起飞重量183吨,最大射程12000公里,可携带一枚300万至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,打击精度500米。
就在两周前,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刚宣布B61-13新型核炸弹提前一年完成首弹制造,其最大当量36万吨,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4倍。
东风-5的突然解密绝非偶然。这款1980年首射成功的“国之重器”,曾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洲际导弹技术的国家。如今官方首次公布其核心数据,按中国军工惯例,标志着该型号已非现役最先进装备。
数据背后暗藏锋芒:400万吨当量意味着单枚威力超B61-13十倍有余,相当于将266枚广岛原子弹同时引爆。12000公里射程覆盖美国全境,从中国腹地发射,纽约、夏威夷尽在靶心之内。
而美军高调推出的B61-13,本质是战术核武器的升级把戏。虽然当量提升至36万吨,却仍需依赖B-2或B-21隐身轰炸机抵近投放。这种“飞机运炸弹”模式在现代化防空体系下生存率存疑——毕竟再隐身的轰炸机深入敌国领空也是刀尖舔血。
更关键的是定位差异:东风-5作为陆基战略威慑力量,承担的是国家存亡的终极防线则是美军的“手术刀”,专为打击地下指挥所等战术目标设计。一个要毁灭城市,一个想精确钻地,威慑层级天壤之别。
美国加速推进B61-13量产,暴露其核战略的重大转向。当“哨兵”洲际导弹研发受阻、“哥伦比亚”级核潜艇屡屡延期之际,美军不得不靠升级旧核弹维持威慑优势。36万吨当量的B61-13,本质上是用旧型号B61-7的核装药配上B61-12的制导套件拼凑而成。
这种“新瓶装旧酒”的策略,暴露出美国核武库创新的乏力。美国官员声称该弹针对“中俄加固目标”,实则是用战术核武虚张声势,掩盖战略核力量青黄不接的窘境。
中国亮出东风-5恰似一记四两拨千斤的反制。官方此时公开44年前的老型号参数,暗示着更先进的东风-41、巨浪-3等新一代战略武器早已形成战斗力。公路机动的东风-41射程达14000公里,可携带10枚分导核弹头,生存能力和突防效率远超井射的东风-5。
更意味深长的是展示方式:央视用科普口吻娓娓道来,仿佛在说“这已不算秘密”。而美国能源部高调宣布B61-13量产,却遭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痛批“刺激核扩散”。一沉静一焦躁,姿态高下立判。
两国的核政策更揭示根本性差异。中国代表丁统兵在联合国明确表态:中国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最低需求水平,“过去没有、今后也不会参加核军备竞赛”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坚守至今。
反观美国,不仅将B61-13定义为“实战武器”,更在俄乌冲突持续的敏感时期加速核部署。其行为印证了中国外交部的抨击——美国“持续升级三位一体核力量,发展低当量核武器,降低核门槛”。连拜登政府都背弃竞选承诺,延续“首先使用核武器”政策。
当美军把36万吨当量核弹标榜为“精准工具”时,中国400万吨的“大炮仗”反显露出惊人的战略定力。东风-5从设计之初就明确为二次核反击力量,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的:“任何国家只要不对中国使用核武器,就不应视中国核力量为威胁”。
美国五角大楼的核战术家们盯着B61-13的钻地测试数据时,西太平洋某处,东风-41机动发射车正悄然驶过蜿蜒山路;渤海湾深处,搭载巨浪-3的096型核潜艇首次战备巡航。当B-21轰炸机还在生产线组装,中国火箭军的“东风快递”已实现半小时全球签收。
核威慑的本质不在当量数字的攀比,而在于可信度的较量。东风-5参数的公开如同一面镜子,照见两个大国不同的核哲学:一方在升级“可用的小型核弹”,另一方在完善“永远不用但永远有效”的终极盾牌。这张盾牌背后,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对“止戈为武”的深刻理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联系我们
电话:0991-3314332
手机:18609919496
公司地址
地址: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蓝廷花苑16号楼3单元603
公司名称
必赢国际官方网站